全國咨詢熱線

0755-29602911

新聞中心 new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聯系我們

手機:13691947073
電話:0755-29602911
傳真:0755-29602911
郵箱:xtl@tldz.com
地址:信陽市平橋區龍井鄉南雷村

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年末盤點】 傳統車企的新能源玩得怎麼樣?

【年末盤點】 傳統車企的新能源玩得怎麼樣?
發布日期:2019-03-30

【年末盤點】 傳統車企的新能源玩得怎麼樣?



新能源市場的競争日益激烈,造車新勢力的勢頭猛烈,新能源汽車層出不窮,傳統車企也開始紛紛加入新能源的市場中,到了2018年年末,傳統車企的新能源究竟進行得如何?


大衆

延續概念車,造型前衛


近日,有海外媒體曝光了大衆旗下全新I.D。電動車系列的首款車型測試諜照,新車采用兩廂造型,定位于一款緊湊型車,并且為純電驅動形式,此外,電池方面将會提供48、55和62kWh三種容量可選,并支持125kW快充。




該款車型将是首款采用大衆全新電動車平台MEB的量産車型,新車将采用後輪驅動或四輪驅動,并且還将采用模塊化電池組,有48、55和62kWh三種容量,WLTP最短續航裡程為330km,最長可達550km。據悉2019年這款車型将會上市,屆時國内如何導入将會是另一個值得期待的事情。


寶馬

高科技将成為賣點


早在2011年 ,寶馬便推出了寶馬i系列,随後發布了超跑i8和緊湊級兩廂小車i3。因其最具科幻的量産車型,i8被譽為來自“未來”的汽車,而i3更是在2014年被《時代》周刊評為最佳發明之一。與此同時,奧迪和奔馳還在一心專研傳統燃油汽車。


9月16日,寶馬集團展示了旗下最新的概念車—BMW Vision iNEXT。它是一款全面互聯、提供高度自動駕駛功能的純電動車,展現了面向未來的前瞻設計和尖端科技。BMW Vision iNEXT 代表了寶馬集團對于未來出行的構想與實踐,解讀了未來出行時代人與科技的關系,以創新的方式诠釋了未來出行時代的純粹駕駛樂趣。


該款車将于2021年在丁格芬工廠投入量産,其量産車型将成為寶馬集團下一代的技術旗艦車型。



外觀方面,寶馬 Vision iNEXT中網設計在現有的雙腎格栅進行了優化,進氣格栅采用了封閉設計。



寶馬VISION NEXT 100概念車


新車延續了之前寶馬VISION NEXT 100概念車的設計,寶馬标志性的天使眼大燈被更具科技感的LED燈帶取代,可以預見這些新的設計造型将是寶馬未來新能源車型的标志性造型。



車身側面采用了馬車式對開門設計,B柱被省略,兩扇車門底部有藍色飾條裝飾,突出新車新能源身份。寶馬Vision iNext概念車配備了24英寸大尺寸輪胎,并且配以液态灰玫瑰銅的車身顔色,增添了更多科技感。




車身尾部設計簡單、飽滿,水平設置的OLED尾燈拉寬了視覺效果。保險杆上方配有“iNEXT”的車名标識,而底部同樣有兩條藍色裝飾條。車輛保險杠下方的擴散器造型極為誇張,這也是在駕駛時為了獲取更好的空氣動力。



内飾方面,寶馬推出了“專屬空間”的概念,所有的實體按鍵全部被取消,取而代之則是很多隐藏起來的觸控面闆,比如看似木質材質的中央扶手箱實際可以通過觸控完成對中控屏的操作,後排座椅觸控屏則隐藏在座椅中,可提供音樂及多項功能大開啟和切換。


奔馳

外觀接地氣 動力在行業前列


奔馳的EQC将在2019年量産,成為豪華車企首款量産的純電動汽車。到2022年,奔馳的産品線将實現電動化,每個細分市場将至少有一款電動車,其中純電動車型将超過10款。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奔馳帶來了基于MEA模塊化電氣平台打造的最新産品——EQC。從這款車上可以看出,奔馳将純電動車的外觀設計得很接地氣,對于習慣了奧迪燃油車外觀的消費者而言,EQC的外觀更容易讓人接受,而奔馳EQC的動力表現,百公裡加速時間5.1秒,綜合續航裡程可達500km以上,其效率可以說相當出色,用更少的電跑更遠的路也必然是電動車的發展方向,奔馳EQC在這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

【年末盤點】 傳統車企的新能源玩得怎麼樣?


AUTOMOTIVEWORLD汽車電子技術展  1周前




新能源市場的競争日益激烈,造車新勢力的勢頭猛烈,新能源汽車層出不窮,傳統車企也開始紛紛加入新能源的市場中,到了2018年年末,傳統車企的新能源究竟進行得如何?


大衆
延續概念車,造型前衛


近日,有海外媒體曝光了大衆旗下全新I.D。電動車系列的首款車型測試諜照,新車采用兩廂造型,定位于一款緊湊型車,并且為純電驅動形式,此外,電池方面将會提供48、55和62kWh三種容量可選,并支持125kW快充。






該款車型将是首款采用大衆全新電動車平台MEB的量産車型,新車将采用後輪驅動或四輪驅動,并且還将采用模塊化電池組,有48、55和62kWh三種容量,WLTP最短續航裡程為330km,最長可達550km。據悉2019年這款車型将會上市,屆時國内如何導入将會是另一個值得期待的事情。


寶馬
高科技将成為賣點


早在2011年 ,寶馬便推出了寶馬i系列,随後發布了超跑i8和緊湊級兩廂小車i3。因其最具科幻的量産車型,i8被譽為來自“未來”的汽車,而i3更是在2014年被《時代》周刊評為最佳發明之一。與此同時,奧迪和奔馳還在一心專研傳統燃油汽車。


9月16日,寶馬集團展示了旗下最新的概念車—BMW Vision iNEXT。它是一款全面互聯、提供高度自動駕駛功能的純電動車,展現了面向未來的前瞻設計和尖端科技。BMW Vision iNEXT 代表了寶馬集團對于未來出行的構想與實踐,解讀了未來出行時代人與科技的關系,以創新的方式诠釋了未來出行時代的純粹駕駛樂趣。


該款車将于2021年在丁格芬工廠投入量産,其量産車型将成為寶馬集團下一代的技術旗艦車型。




外觀方面,寶馬 Vision iNEXT中網設計在現有的雙腎格栅進行了優化,進氣格栅采用了封閉設計。




寶馬VISION NEXT 100概念車


新車延續了之前寶馬VISION NEXT 100概念車的設計,寶馬标志性的天使眼大燈被更具科技感的LED燈帶取代,可以預見這些新的設計造型将是寶馬未來新能源車型的标志性造型。




車身側面采用了馬車式對開門設計,B柱被省略,兩扇車門底部有藍色飾條裝飾,突出新車新能源身份。寶馬Vision iNext概念車配備了24英寸大尺寸輪胎,并且配以液态灰玫瑰銅的車身顔色,增添了更多科技感。






車身尾部設計簡單、飽滿,水平設置的OLED尾燈拉寬了視覺效果。保險杆上方配有“iNEXT”的車名标識,而底部同樣有兩條藍色裝飾條。車輛保險杠下方的擴散器造型極為誇張,這也是在駕駛時為了獲取更好的空氣動力。




内飾方面,寶馬推出了“專屬空間”的概念,所有的實體按鍵全部被取消,取而代之則是很多隐藏起來的觸控面闆,比如看似木質材質的中央扶手箱實際可以通過觸控完成對中控屏的操作,後排座椅觸控屏則隐藏在座椅中,可提供音樂及多項功能大開啟和切換。


奔馳
外觀接地氣 動力在行業前列


奔馳的EQC将在2019年量産,成為豪華車企首款量産的純電動汽車。到2022年,奔馳的産品線将實現電動化,每個細分市場将至少有一款電動車,其中純電動車型将超過10款。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奔馳帶來了基于MEA模塊化電氣平台打造的最新産品——EQC。從這款車上可以看出,奔馳将純電動車的外觀設計得很接地氣,對于習慣了奧迪燃油車外觀的消費者而言,EQC的外觀更容易讓人接受,而奔馳EQC的動力表現,百公裡加速時間5.1秒,綜合續航裡程可達500km以上,其效率可以說相當出色,用更少的電跑更遠的路也必然是電動車的發展方向,奔馳EQC在這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






奧迪
靠技術出位


奧迪e-tron已經在美國發布,國産時間同樣是2020年。到2025年,奧迪将在全球市場投放12款純電動車型,純電動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将占總銷量30%以上。






科技啟迪未來,誰能玩好電就會成為未來赢家,在奧迪e-tron身上,仿佛已看到未來。


雖然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仍是一片紅海,但車市競争如此激烈,出局與入局的戲碼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未來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如何,還要經過市場的檢驗以後才能知曉。


(文章來源:汽車氪)
免責聲明:
本公衆号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内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公衆号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衆号隻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本公衆号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商業目的,如有涉及侵權等,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會盡快處理。本公衆号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奧迪

靠技術出位


奧迪e-tron已經在美國發布,國産時間同樣是2020年。到2025年,奧迪将在全球市場投放12款純電動車型,純電動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将占總銷量30%以上。

科技啟迪未來,誰能玩好電就會成為未來赢家,在奧迪e-tron身上,仿佛已看到未來。


雖然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仍是一片紅海,但車市競争如此激烈,出局與入局的戲碼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未來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如何,還要經過市場的檢驗以後才能知曉。


(文章來源:汽車氪)

免責聲明:

本公衆号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内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公衆号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衆号隻提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本公衆号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商業目的,如有涉及侵權等,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會盡快處理。本公衆号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展開
XML 地圖